3月26日,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·马歇尔为深圳大学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揭牌。至此,深圳成立的诺奖级实验室增至8家。此后,深圳湾实验室、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等基础研究领域的高端平台相继亮相。今年短短4个月间,深圳新增的高水平实验室、研究院就有5家。
4个月新增5家高水平实验室
高端创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正是深圳加快布局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缩影。
2月22日,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·杰曼诺夫领衔的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在南科大揭牌。3月23日,深圳又一诺奖实验室——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,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。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·内尔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科研实验室,也是将深圳布局“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基础设施”和“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”的重要进展之一。
3月26日,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在深圳大学正式揭牌成立,宣告深圳的诺奖级实验室已增至8家。
4月3日,深圳湾实验室(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)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举行揭牌仪式。这是深圳市继鹏城实验室(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)之后,启动建设的第二间广东省实验室。
4月13日,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在深圳大学揭牌。这个总投入5亿元的研究院,目标是打造中国原创的基础软件品牌,建设中国的“贝尔实验室”。
短短4个月,深圳市在基础研究领域内持续发力,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掀起一波高潮。截至记者发稿时,深圳已累计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190家,其中国家级116家,省部级587家,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。